独居十日
上周一到本周四,因为家人们纷纷休假,我在这座小城过了十天的单身“逍遥”时光。
老妈说“珍惜机会,好好休息。应该已经有六年多没过过这种日子了吧?”我听懂了老妈话语中的心疼,嘴上“好好好,是是是,对对对”地应承,心里却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加强运动和学习输入。
这十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周的努力适应&第二周的基本适应,好不容易适应了吧。扑儿和扑爹就飞回来了。又要建立新的平衡,毕竟,他们回家直接导致,我今早跟着他们起晚了,晨跑都没完成。
第一周的努力适应
加入新社群的焦虑是明显有的,因为全新的学习模式,以及大量的输出任务。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像我这样焦虑,只是因为我很重视这次的机会。通过在周更群和自习室的浸淫,我已然知晓,想要在社群中有更多的收获,积极主动的投入,不可少。那怎样才能做到呢?当然是提供价值,主动分享,重视每一次交流互动,以及,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用这种劲头去学习,累吗?当然累。但是,值得吗?当然值得。不过其实是否值得是根据自我的价值观做出的判断啦。只是因为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买课程的时候,斗志昂扬。似乎在买课程的那个瞬间,知识们就自动打入到我们的大脑当中。反而对于真正的学习过程越来越松懈”,买课程,只是手段,学习的过程,也是手段,我们的目的,当然是知识入脑入心,知识的运用之后,对工作生活的提升。
区分清楚目的和手段,也就能从买课就达到巅峰的虚幻当中清醒过来,脑门上扎着奋斗的发带,真的开始投入学习。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因素。这是花了“巨款”才能进入的训练营,跟低成本付出的课程肯定又不一样。能花这个钱来学习的小伙伴们,也至少是肯为知识付费的,在这一个出发点上,大家的价值认同是差不多的。也以此为筛选标准,同频之人能够更容易识别出对方。
一周过去之后,实现了几个小目标,包括顺利完成信息收集官的任务,包括作业被加过精选,包括每天至少10位童鞋的作业点评,还包括参加巅峰故事会,以这样的新形式被看见和被倾听。这一周过去之后,折腾我整整一周的“溃疡+智齿疼+轻度失眠”终于走向自愈之路。
第二周的基本适应
经过第一周高强度的洗礼之后,这个第二周明显感觉到了轻松感。那些仅仅在一周之前还觉得艰难的事情,到了这一周已经驾轻就熟。顺手帮助了好几个用苹果手机的小伙伴,帮他们合成音频。也终于理解“会者不难”这个词的意思。还可以顺便把这些小技能迁移到日常工作当中,曾经困扰我的一小部分工作量,也不再是困扰。
从周一到周三,连着三天,在晚上接近11点才离开办公室。反正家里也没人在等我,那就忙完当天的要事们再回家吧。走在春风沉醉的深夜里,这座小城市的夜色迷人,而我,已经多年未曾领略这番景色。慢悠悠地穿过公园,边走边欣赏。
生活变得不一样时,趁机去尝试不一样,也就真的知道不一样了。
独居十日,在高强度的充实当中过去,如今又重归多任务的模式。
不怕不怕,再建新平衡就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