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
婆婆说,春天,只要你愿意出去走走转转,就能收获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我觉得这话简直是朴素中透着哲理啊。
因为有婆婆 ,所有你能想象到的野菜我都吃过。
从正月开始,白蒿,荠菜,香椿,槐花等各色野菜便轮番上场。
如果说白蒿炒鸡蛋,荠荠菜槐花饺子,都还算是正常菜系的话,那像毛毛虫一样的枸蒲穗就是在挑战你的视觉底限了。
一开始你肯定是拒绝的,单看那形状,还真像一条毛毛虫。可枸蒲穗其实是雄枸树的花穗,整体呈绿色圆条形。清洗,直接拌上干面蒸熟,或以鸡蛋炒之,或焯水后以香油生抽等凉拌,竟是香香软软柔柔。有没有百度上所说的很高的药用价值暂且不管,单是满足当下的味蕾,就让人觉得幸福图片。
哈哈,春天的野菜,真是大自然的馈赠啊。
将舒未舒的柳芽儿,刚刚露头的白蒿苗,迎风摇曳的野菊蒿,甚至是田间地头的面条菜、刺药菜、猪毛菜,臭花菜,小蒜……真的是随便出去走走,就能有所收获。
吃得多了,便发现这些野菜做法也大抵相同,都是择洗后焯水,然后再或凉拌或蒸炒
将这一发现告诉婆婆的时候,她正将一小盆焯过水柳芽儿在用冷水过凉。
“也不全是,像这柳芽儿,如果只用焯一次水,吃起来会发苦的。需要凉水里泡上一晚,再冲洗一下,明天再用开水焯一遍,再过凉,这样吃起来才没有苦味。”多年的生活经验让婆婆俨然成为人师。
“还有,像这芥菜,只需要开水一泼就行,芥沫的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才看到,一个小碗里,还有一小把叫“芥菜”的绿色植物。
“那我们吃的芥沫就是芥菜长大做的成吗?”我心里暗暗地想。
如今,超市里一年四季各种菜蔬都有,这些长在田间地头的不起眼的野菜,竟又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儿,吃野菜竟也成了一种新时尚。
前几日天气好,婆婆便去城郊又采摘了些野菜。
荠荠苗最多,择洗后焯水,沥干水份,加入炒好的鸡蛋碎,最后淋上一些自家磨的芝麻香油,包出的饺子,那叫一个香啊!
看我们一边瞬间光盘,一边赞不绝口,婆婆也愈加有“成就感”:说这野菜馅儿里没有放酱油大酱之类的,才能让这馅儿看起来绿是绿黄是黄,如果要是再加点红萝卜碎儿,是不是会色彩更鲜艳,让人看了更有食欲呢!
哈哈,我能说单是这样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么!
于是,中午野菜馅儿饺子,下午,野菜馅饼。穿上围裙,听着音乐,在厨房的方寸之地,能扭哒上半天。谁能想到这新鲜如翡翠般的各色春蔬,采集天地之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竟然是别具一格的清香呢图片。
苏东坡诗有一阙极有名的词:
西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据说这阕词,是苏东坡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而“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也是被后人引用极多的。因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得人生更有滋味。
这应该也是史上把吃野菜描写得最诗意满满的句子了吧,让我这“吃货”不仅从诗句中找到了共鸣,甚至觉得自己吃的不是野菜,是文化。
迟子建说,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炼,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缥缈。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着馅饼,突然就无比向往那广阔的田野了,有几户人家,几缕炊烟。
要知道,我在用电饼铛做这些饼的时候,一抬头看到的是窗外一棵白玉兰开得热烈,耳边却是抽油烟机的轰鸣不断。
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色,只能成为美好的画面存于回忆之中了。
不过还好,一年四季,田野的气息仍会从各个角落吹进小城。杏花开败了,麦穗扬花;桑子熟落时,葡萄下架。我们总能在小区门口看到那些老人,用三轮车将当季新鲜的玉米豆子等拿来售卖,让我们这些每日忙碌的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的变换,享受到自然的馈赠。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中感受着爱与被爱,收获着惊喜与感动。
枝上花稀,柳间莺老,日暖风和,与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