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一切都自然而然
忙到起飞。
此刻,站在周中这个节点上说这句话,意味着这一周里,当下之前很忙,当下之后的事也已排好了队候着。但是,忙而不乱,从容中有一份神性。
阳光下像个孩子
年初六返郑开始工作,一直没有回家。上周六回了一趟,出发前就在群里吆喝朋友们聚餐,一呼即应。朋友专程从市里回到小城,定好了饭店等我。到家后我把小天儿往家门口一卸,便直奔饭店。春节都没顾上见面的朋友,终于能坐在一起聊聊工作,侃侃生活。饭后又到小城新落成的书店转了一圈儿,心满意足。
每次回到家里,第一晚总会睡得特别踏实,一觉天亮。与半独居的生活不同,家里总是充满烟火气,妻子,儿媳,女儿,弟媳……辗转在各种角色之间,于在郑的生活来说,一两天的体验,是一味令人放松的调味剂。
第二日,我们带上父母,一起去小城南面的一个村子里挖荠菜。
车子行驶在村子中央通畅笔直的公路上,往东一拐,穿过一排房子,便是田地。南边有两片桃林,粉色的花开得正艳;北边有一大片蔬菜大棚,主家把门开了锁让我们进去。蔬菜都已收过了,田里便长出了杂草,以荠菜为主,每一畦里都密密匝匝地长满了荠菜,开着白色的小花。偶见一些小芹菜和其它叫不上名字的草。妈妈直笑——昨天姐姐还花六块钱买了两斤荠菜,刚吃了素饺子,要是早知道今天能遇到这么多可以随便挖的荠菜,哪用得着买呀!我把照片发到群里,弟媳说,美国的干荠菜三(美)元一斤,新鲜的六(美)元,这么一说,更显得这块地像个宝藏。
大家各自拿了一个袋子,开始挖荠菜。准确地说,是掐荠菜。凡能掐得动的茎,都是嫩的、可吃的。掐了一会儿,看看袋子,似乎没有想像的那么见功,不免又感慨:荠菜卖三元一斤是应该的,卖的不仅是荠菜,还有掐荠菜的这份辛劳。
我则像个孩子,在田梗上逡巡。低头,远望,满眼的绿色啊!对眼睛来说太治愈了。拿着手机拍照片,拍视频,给群里的亲人报道现场情况。仔细寻找除荠菜之外的草,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把小芹菜当芫荽,看着油绿的草儿感慨它们蓬勃的生命力。
偶尔“勤劳”一会儿,掐得一小把荠菜,就像是有很大收获,跑到H先生跟前把“战果”装进袋子里,像是在无声地表示:我也干活了啊!其实我干不干活也没有人在意,给他们跑个腿儿倒更像是我的正经事儿。袋子不够了,我拿着钥匙去车上再取,沿着田垄,走了几分钟才到门口,趁着拿袋子的机会,又跑到南边看了会儿桃花,蹲在地头给不足一尺高的油壮壮的麦苗拍个照,路边的油菜花也黄灿灿地开着,鞋底一层薄泥,找个石块儿刮刮,满心欢喜。
提了几大袋荠菜和芹菜,我们准备返程。爸爸遇到一个老伙计,盛情邀请我们到家里去看看。一走进小院儿,着实被惊到了!恍然间以为是在学校后面的别墅区里。小院的设计非常雅致,石板路,凉亭,种着几棵树和一些花草,很难相信是个农家院子。院墙外的篱笆上开着黄色的小花,我觉得是迎春花,自从读了魏冰老师的《初春里的那片亮黄》,我就觉得只要是四瓣的黄花就是连翘,六瓣的就是迎春。
H先生说他第二天要到郑州办事,下午可以一起回,我又庆幸可以不开车了。只要他在,我就好像丧失了开车的本领,只喜欢坐车。
在父母和H先生面前,大部分时间,我像个孩子,被照顾,被呵护。
等到下午两点多,H先生又打电话,第二天的事取消了,不需要去郑州了。我迅速调整心情,载上小天儿和两个姑娘,返郑。那一刻,我开始像个大人。
风雨里像个大人
到郑后,回归熟悉的生活。
晚上小天儿写作业,因为要抄写两遍大小写字母表,闹情绪:“我明明会写了,为什么还要抄两遍?”他想不通。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我恻隐心微动,想着是不是给老师发个信息,问问如果他真的会了,可不可以不写或写一遍。但是想想,如果没有足够量的书写,他如何能自如地驾驭笔,如何能达到流利地书写?所以还是耐着性子,劝了几句。他坐到房间里继续哭,我说:“你把门关上好不好?”他听话地关了门。我坐在客厅,听着他在屋里不停地抱怨: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会了还要写两遍?这么多,太难了……那一会儿,我脑子里有无数个画面闪过,网络上看到的因为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场景。我就那么静静地坐着,等着。几分钟后,他的声音明显开始带有游戏的性质,甚至有些唱腔,我知道他闹够了,后面就是惯性使然,已经没有情绪了。心里不免一笑,有时候,父母缺的就是这样一份等待的耐心,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就好。
又过了三四分钟,他开开心心地从屋里出来:“妈妈,我写完啦!”
我一看,A4纸上,密密地写了四行字母,很多大小写的比例是一样的。我不忍,但还是说:“不行呀!得写到拼音本上,按照四线三格的格式写。”他的眼泪立刻又涌上来:“什么?还得再写两遍——”我夸奖他写得非常快,强调通过刚才的书写,其实能够感觉到任务并没那么难,鼓励他再写两遍。没费太大劲,他接受了,很快又把两遍写完了,我自然是大大表扬了他。
周一到校,先翻微信置顶的名单,每个在双休日被置顶的朋友都对应着一项或几项事,在笔记本上列清单,开始一项一项处理。
联系校长,联系园长,走访幼儿园,面试老师,听课,沟通各项工作……每一天都是满满的,以至于连着两个晚上都是九点多一些就熄灯准备睡觉,不到十点便睡着了。
风雨里,我是个大人。
一切都自然而然
公众号“L先生说”上周发表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
他们(社恐患者)会不断在心里检查自己当下的一言一行,问自己:我有没有做错?有没有违背我设下的标准?
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什么结果呢?把「言谈举止」这个非常自然的行为,从「自动化加工」变成「主动加工」。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常常因为过多的思虑,把本该自然的事情弄得不自然。因为不自然,就耗费了大量的心力去担心未来,担心那些并没有发生的事,把可能性当作困难,给自己造成负担和压力。
可一切不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吗?
在阳光下,就做个孩子;在风雨里,就做个大人。因为有阳光,我们才能承受风雨;因为承受了风雨,阳光会显得更加温暖和明亮。阳光赋予生命积极、健康,风雨让我们强韧有力,二者不可或缺。
坦然地接受阳光,承担风雨,让一切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