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有钱,到底哪一个更能把人带入诗意的世界?

开学前的培训会上,给项目学校的老师讲如何推进海量阅读。讲座的最后,我说:“希望在座的老师也能够经常去阅读,因为: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配合着这句话出场的,是这样一张PPT——

随笔的图片

讲座结束后,魏智渊老师拿起话筒,脸上漾着笑意,说:真正能让人拥有诗意的不是“阅读”,而是“有钱”。台下的老师哈哈大笑。回来的路上大家还开玩笑说,魏老师总是一针见血,赤裸裸地揭露真相。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世人皆如何时保持一份清醒的能力,在这点上,干老师魏老师等人的高度确是常人不能及。昨天魏老师的一篇文章又引起众多共鸣,就因为他看到并说出了“真相”,颠覆了常人的认知。(可查看文末链接)

今天早上不知怎么又琢磨起“有钱”和“阅读”到底哪个更能带给人幸福感,突然觉得我应该更深入地去说说为什么我会把“阅读”和“诗意”联系起来。

1

 

首先,什么是诗意的生活?

我想,一般人理解的,大概就是有一座甚至几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出行实现飞机自由,生活实现食物自由、穿衣自由、日用品自由,品位高,消费水平高……大致就是钱真正成为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追求的目标。嗯,看起来确实挺诗意,毕竟像我等在一线奋斗了半生的教师,不依靠别人的力量是很难过上这样的生活的。

但是,是不是必须过上这样的生活才叫诗意?是不是没有实现各类自由便不能拥有诗意的生活?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我想,我所说的诗意,更侧重于“精神生活”,是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另一个你是这个精神世界的主人,代你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俗世中的你正经历的一切,帮你在痛苦时保持一份不绝望的力量,在快乐时拥有一份不忘形的清醒。

在这个精神世界里,你是孤独的,也是自足的。你所有的遭遇都能被自己视为财富和珍宝储藏起来,它们化为你的快乐,你的勇气,你的智慧。

要拥这样一个精神的世界,需要很有钱吗?当然不是。需要的是满足。

如今,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是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的,只要不是一味地追求有钱,让挣钱成为生存的第一要义,人大概都能过诗意的生活,这取决于在你之外是否有另一个“你”,你是否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而阅读(甚至包括写作),就是让你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的重要方式。

2

 

阅读是极个人化的。捧一本书,静静地与文字交流,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静坐台前,把你的喜怒哀乐化为文字,琐碎庸常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得美好,有了意义。每一本读过的书都化作你精神的血肉,每一个被你记录的日子都在岁月中散发着它的光彩。

走到人生中场,回首前路,我觉得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就是30岁左右每日读书、码字的时光。

那时拿着最平常的工资,住着最普通的房子,过着最平凡的日子。但是阅读和写作帮我搭建了一个独属于我的精神世界,无论外界如何纷扰,我都像一朵静雅的花儿,默默开放着,我有属于我的快乐。在我看来,这便是“诗意”所在。

相反,如果拥有很多钱,却没有时间阅读、与自我相处,真的会快乐吗?当钱到了一定程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它的数量的继续增长,除了让未来多一份保障,能起到的作用便实在有限了。

如果我很有钱,我会过怎样的生活?

不工作?每日研究菜谱,把饭做得像照片?买大房子,把它装修得像样板间?每天飞来飞去去赏景拍照?喝茶养生出入高级会所?想想都累。

所以,即使我很有钱,我想我还是会过像现在一样的生活。去工作,去担当,去成长,去体验教育的复杂和美好,坐在这里敲着字看着儿子跟小朋友讨论奥特曼和怪兽。电饭锅里煲着米,冰箱里取出的肉放在凉水里消冻……

如此平常,又如此幸福。

而这种在平常中捕捉幸福的能力,有很多也是阅读带给我的。

所以,让孩子喜欢阅读,让自己喜欢阅读,比有钱更能带给人幸福感,更能让人拥有智慧,更容易走进那个除此生此世之外还应该拥有的诗意的世界。而且,阅读产生的智慧,也常常能帮你拥有更多的钱。

相比于有钱人,我更羡慕读过很多书的人。唯有读书,让我觉得活在这个世上,有底气。钱会失去,读书获得的知识和智慧,除了死亡和失忆性疾病,没有什么东西能夺走。

乘风领域(www.4080so.com)分享生活随笔
乘风领域 » 阅读和有钱,到底哪一个更能把人带入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