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来上《找春天》和《燕子》

随笔的图片

听课两节,一节是二下第一单元的《找春天》,一节是三下第一单元的《燕子》。边听边把思考散散地写在纸上,干脆尝试快速敲篇文章。

两位老师的课设计得都很用心,可圈可点。但我仍不免想:如果我来上,我会怎样设计?

1

 

先说《找春天》。

《找春天》的关键,在“找”,而不是“春天”。

那么,在预习的基础上,如果正式上课,我会先检测读课文,也是让孩子再次熟悉课文的一个过程。先把生字词放一放,因为文章短,孩子能流利读下课文,就没有必要在学习课文之前去解决字词这些“拦路虎”。

上课伊始,我直接用第一自然段质疑题目:第一自然段中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那为什么还要“找春天”?

孩子去文中找答案:因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所以啊,我们要“仔细地找”。

那我们一起来仔细地找找吧!

这时候,重点学习4-7自然段。我们找到了哪些“春天”呢?

“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它们好找吗?不好找。为什么不好找?

因为小草是从地下“探”出头来,野花只有“一两朵”,嫩芽是“点点”,小溪刚刚解冻,所以不好找。

我们找到了,很开心,所以一起带着这种开心的感觉读。

我们还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引到第八自然段:柳枝上、风筝的尾巴上……

那我们是怎样感受到春天的呢?

再让孩子回到第八自然段,强调四个词:看到,听到,闻到,触到。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

孩子回答后,问:春天来了,你开不开心?为什么?跟孩子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那文中的小朋友开不开心?你从哪儿感受到他们很开心?

这时候再回到第二自然段: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重点突出几个动词:脱掉、冲出、奔向。让孩子带着这种喜悦再读。

最后,带着这种喜悦的感觉,再次朗读全文。读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第一自然段的两个“叹号”让孩子读出“春天来了”的喜悦感。

课文的学习到此结束,后面可以再学习生字,学习生字时也可以顺带再回忆课文内容,把生字放到课文的背景中去学习。

后面可以再拓展孩子仿写。因为有了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所以仿写的时候也重在“找春天”,仿出的是“不易察觉”的春天,这样的仿写更准确。

找春天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2

 

第二篇,《燕子》。这是一篇很有名的课文。

如果我去上,我会与《找春天》的处理方式不同。先检测预习生字,因为我想用生字中的“聚”字。

学完生字,我把“聚”字单独拎出来,讲字源。表示人很多,都汇拢到了一起。那么课文中,是什么“聚”到了一起?

“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让孩子读,读出春天的烂漫无比。这时,出示“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句话,重点强调“光彩夺目的图画”。光彩夺目与烂漫无比都在形容春天,但前一个词后面跟的是“图画”。图画的特点是什么?静,是“小燕子”活动的背景,有了小燕子的加入,这幅画就活起来了,所以,它给这幅图画带来了“生趣”。

接下来,就围绕“生趣”来讲。什么是生趣?生,生命力;趣,趣味。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小燕子的生机、活力和趣味?

这时再带着孩子深入地去文中寻找、感受,再把找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个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是“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那么怎么想象画面?就是通过朗读。让孩子读,然后不断提问:你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要把这个字词得这么轻?为什么这句话你读得这么欢快?……读好了,读明白了,说明孩子脑中是有画面的。切忌出示直观的春天图让孩子看,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充分地读、感受,体会小燕子如何飞,如何休憩,过程中也能完成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体会生动优美的语句。

最后,可以再出示整体的文章结构图,帮助孩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

最后,再进行延伸拓展。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màn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líng俐lì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kuàng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lín粼lín的湖面上横héng掠lüě着,小燕子的翼yì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yùn便一圈一圈地荡漾yàng开去。

那边还有飞倦juàn了的几对,闲xián散sǎn地在纤xiān细xì的电线上休憩qì ——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gān,几痕hén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以上,聚焦的是B类,即核心目标,其它的未涉及。

乘风领域(www.4080so.com)分享生活随笔
乘风领域 » 假如我来上《找春天》和《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