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就去做,不想做,就不做。只要你能承担可能的后果。
前几天老妈就告诉过我他给我报名了一个奥数的课程,因为我已经六年级了,马上就要考初中了。老妈可能是想为考初中做个准备,听说师大附中(望城比较好的一个中学)如果奥数考得好的话有免费录取的名额,所以我妈就报了一个奥数班让我学。虽然不是我自己报的,不过我还是很期待。因为数学课堂上的内容我基本上都完成了差不多了,在反复的上已经无法满足我了。
这个奥数班主要是线上开课的模式。所以也不太影响我在学堂的生活,也不用跑去各种实体班去上课。
今天是9月11日,也正好是奥数班开课的日子。今天上午干完所有的活之后,我就去跟老妈商量奥数课的事情了。因为在手机上没办法上课,手机无法打开电脑端的链接,所以我们只能借了李老师的电脑用来上课。
其实我心里也是很想上奥数课的,并不是因为我想争取到师大附中这个免费的名额。而是我想多学习一些东西,说不定会在以后的生活里有帮助,也能让我的大脑更加的充实。
借了李老师的电脑稍微操作了一下之后,课程的链接就打开了。我就开始上课了,这个课程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因为不知道是怎么分阶段的,我适合哪个阶段。我也不知道三个阶段是不同的课程,我以为三个阶段只是交了不同的钱,或者是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先上了第1个阶段。
第1个阶段的课程我觉得比较的简单,上的都是我们学校数学课上的内容。根本就没有我心中奥数那么难的定义。不过我以为我老妈只付了第1个阶段的费,用上完第1个阶段的课,做好笔记。我就把手机给老妈了。
老妈就问我:你把二三阶段的课程都上了吗?我说没有呀!我只上了第1个阶段的课,老妈说如果你觉得第一阶段的课不太适合你的话。那你就可以上二三阶段的课,阶段越高教授的内容也就稍微更难一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如果基础不太好就可以先上第一阶段的课再上第2阶段的巩固。如果觉得自己的基础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打基础了,就可以直接上第三阶段的课了。
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算比较好,这一点主要是体现在平时数学考试的分数上的。虽然这不能体现我完全的数学水平,可是我还是拿这个东西作为了参考。我先看了一下第三阶段的课程,我听得懂。可是我又觉得第二阶段的课可能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知识点。
所以我就打开了两个链接,把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课都上了一遍。上完之后我感觉非常的好,这个奥数课确实教会了我一些数学课上学不到的内容。也让我解决一些课后难题的时候,觉得豁然开朗。
奥数基本上已经列为了中小学的必背课外课程了,主要是他和主课里面的数学挂钩。所以我们班的很多同学也都在学习奥数,但是每天他们在班里做奥数班布置的课后习题的时候,都是一片叫苦连天。
我去看了一下他们的题目,觉得这些题目我都做不出来。可能是太难了,还没有到达六年级的知识点。或者是我没有学习相关的内容,反正就是对我来说很难。他们说他们自己都不想学奥数,是他们老爸老妈给他们报的。叫他们好好学,以后考试有用。
一句话来说,就是他们的奥数并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强迫,一种考高分的途径。
可是今天我体验了一节奥数课,觉得确实能让我掌握很多的课外知识。我自己也非常想上,虽然我本来可以直接适应第三阶段的课程。但是我把第一二阶段的课程都上了一遍,也没有觉得自己白上了。
对呀!我是自己想学奥数的,那当然觉得乐此不疲。因为学习是会让我产生快乐的,而我们班的其他同学呢则是可能被强迫,是为了去完成一种任务。只要这个任务没有了,奥数自然也就不想学了。所以奥数也就不可能慢慢的成为一种兴趣。
我觉得自己想做就去做,自己不想做就大胆的表达出来。如果不想做而要强迫去做的话,只能让事情越做越坏,越来越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有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才会把事情变得越来越好。
就比如说我现在正在学习钢琴,而我不想学习钢琴。我学钢琴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有面子的任务,让我在同学面前有谈论的资本。可是慢慢的同学们谈论的资本都已经超越我了,我也并不需要这个弹钢琴的借口来说我如何如何厉害。弹钢琴也就不再需要了。
上奥数课,不也是一样吗?只有自己想,并真正的去做。才能越来越好。不然就算表面上看起来你的技术越来越高,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在内心深处仍然有一颗挣扎着,想要放弃奥数的念头。
所以自己不想就要大声的表达出来,如果不想却要强撑着去做。那是不诚实的表现,是让心难受的。
想做就去做,不想做,就不做。只要你能承担可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