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队伍》

随笔的图片

该收获了,我便拿起了镰刀。“句子”们撒着欢的向我扑来,类似收割小麦时的情景。然而,我不想称它们就是“诗”,无非都是些从心底蹦跶出来的“句子”而已。
放下身段,一切就好办了。我有时打发它们到网络上面遛遛弯儿,晒晒各自的面目。老天自有公道,读者是检验作品的唯一标准。有成千上万读者喜欢它们哩,乃至在我眼前幻觉般地呈现出一幅画面:句子的队伍行进在夹道欢迎它们的读者队伍中。两支队伍的交融与交汇决定着“句子”们的未来。其欢呼声令人振奋,还有人给它们送上鲜花呢。一位网名叫“野草”的内蒙古读者居然为那首《跪拜慈母》下跪。这个消息是山西碛口奇石馆的陈军先生告知于我的。
我这才意识到,句子们有了“队伍”的模样和气势。嗨,我这个当过兵带过兵的老兵竟然拥有了一支“句子的队伍”。于是,我的这本小书便有了一个仿否上天赐予的名字。
我的团队筹划出版《句子的队伍》其念头有五:
第一:仅仅为了《跪拜慈母》,我也一定要出这部诗集。这是我的信念,我的夙愿。终其一生,母亲在我心中的位置总是无以替代的“第一”:
“母亲/儿子最伟大的教科书/我把我唯一的下跪献给唯一的您/愿天堂的母亲永远俯视着您的儿子······”。
这是儿子对母亲地报答。我也想籍此献给天下慈母。
第二,我写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东西。正如海明威讲过的那句话:“好的作家要写出前人没写过的东西”。比如《故乡的野菜》;比如《独轮车》;比如《写给“清明”》;比如《鸟窝》等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惊天地泣鬼神”,自己的句子奇幻般地横空出世。在所谓的“平常、平淡、平庸”的琐碎生活里实现了“诗”的突围与突破,比如《聊天记》《烤地瓜》《小竹笋》《战友通讯录》《写给花朵》等等。我坚信,它们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它们将会独立特行得悠远绵长。
第三,我终于找到了“话也能够这样说”的一种方式。说出了一些能让读者共鸣或格外喜欢的话儿,完成了“大白话”与“诗之美”的融合与激荡与升华与返璞归真,比如,“别与太阳争高下”;比如“没有伤,哪来痛?没有痛,哪来醒?”;比如“好花全凭自芬芳”;比如“春天的底牌都被秋天攥在手里”;比如“石头坚硬,最会讲解莫要硬来的道理”;比如“端出娇媚背后的冷酷”等等。这本集子共收进200多首诗,几乎每一首都有这样的句子。我还接受周潇湘的建议,从我各个时期的各类文章中挑选出一些句子,忝列其中,以壮声势。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本诗集,毋宁说这是“句子的队伍”。一首诗就是一支“队伍”;一本诗集就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用“队伍”二字来概括凝炼这些“句子”,作为一个老兵感到尤其受用。
第四,为喜欢“这支队伍”的读者们,我也要公开出版这本集子。作者为读者而存在。如果没有广大读者的鼓励和喜欢,我是没有胆气出这本集子的。
第五,我写这些东西还真的就图一个乐。以《晨练》中的”别与太阳比高下,只与自已结伴行”为例,就让我的心情明朗了很久很久的日子。我对这些句子情有独钟,充满感激。我特喜欢捕捉这些句子,像钓鱼,抓野兔,一旦钓着逮着了,就大喜过望,就像过节般的激动快乐。平心而论,有些句子完全是即兴所致,稍纵即逝,如今再让我写也写不出来了。
凭着上述念头,《句子的队伍》便有了集结出发的理由。我和我的团队,正在慢悠悠地做着一些案头。我还会将一些随时想到的东西即时发生的故事随时分享给大家。同时也热切地期待着朋友们的好想法好点子会及时告知于我们,争取把《句子的队伍》打理得更像个样子。

乘风领域(www.4080so.com)分享生活随笔
乘风领域 » 《句子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