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终有一死,活着就变成了一件悲壮的事

往家里搬完一批年货,上楼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看到了干老师发在深度语文群里的一段“碎碎念”:

随笔的图片

0006 孔子与庄周

庄周是永远年轻的,因为他是那样的悲伤,那样的虚无,那样的在虚无面前放声歌唱。

孔子是永远年迈的,因为他掩盖了虚无,他压抑了悲伤,他真诚地想告诉人类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好好努力的。

庄周是酒,孔子是茶。虽然庄周喝不起酒,孔子一辈子没有喝过茶。

要有多大的悲哀才能写出《逍遥游》和《齐物论》?就像要有多大的悲哀才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要对人类和世界有多大的信心,才能说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人说,这些和语文无关。语文只是注释,只是训诂,只是把古代人的语言,翻译为白话。

白话?这真是一个可笑的词语。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雅致的语言永远翻译不成白话,深刻的语言也一样。

语言,乃至是指明存在,指明存在之思,以及在此同时指明万物的一番努力:指出这是柳树,这是离别,这是悲伤,这是孤独,这是你再不来我就要永久地枯萎了……

无论孔子还是庄周,他们思想的根源都是面对一个共同的难题:此生必死、有限、脆弱、无常。

孔子用祖祖先先、子子孙孙的绵延不绝、继往开来解决(掩盖)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乐观起来,觉得活着还有意义,还有价值。

庄周拒绝承认子孙、弟子或者任何一个他人可以替代自己的死亡,他认定自己的死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他想在死亡之前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最终他并没有成功,他的《逍遥游》里、《齐物论》里有深深的悲哀。

如果我们的语文不涉及这些问题,不看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通过注释、翻译、修辞分析,来理解那些伟大的典籍,并且从中获益吗?

是的,对《散步》之类的文章看似可以,而且那里有更可靠的关于死亡的解答,令人满意,每一个字都是甜甜的安慰,让我们可以不再害怕,不再沉思。

就像医院和殡仪馆,让平常的我们不再看到疾病,不再看到死亡。我们活得健康、快乐、安全、可靠,所有的过度担忧都是有病的,至于虚无,消极,那更只是少数人久治不愈的病毒。

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孔丘与庄周,才能道出那么深刻的天人奥秘。

读完后,脑子里自动浮上来一句话:因为人终有一死,活着就变成了一件悲壮的事,哪怕风儿再轻阳光再好感情再浓烈花儿再绚烂。

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觉得,在永恒的上帝眼中,每个人都像小丑的原因。死亡让每一个活着或死去的生命像个笑话。

说起笑话,我忽然想起昨天我独自开车的路上,被我点了“哑穴”的小度忽然提示——你可以试着对小度说:“小度小度,给我讲个笑话吧!”

哦?那就讲来听听:“小度小度,给我讲个笑话吧!”

“隔壁李奶奶忘了带家门钥匙,她让我弟弟从阳台上爬过去帮她开门,弟弟手脚麻利地爬过去帮她打开了,李奶奶夸奖了弟弟。第二天,李奶奶给自己家的阳台安上的防盗窗。”

小度讲完了。我没有笑。

过了一会儿,我笑了一下。笑这笑话竟然没有让我觉得可笑。

还有什么笑话比活着更可笑?还有什么悲剧比活着更可悲?

但还是要好好活呀!你看,要过年了!春暖花开,年货丰足,国泰家安。春节前洒扫庭厨,烹鱼煮牛,蒸炸煎炒;春节后走亲串友,喝酒聊天,共唠家常。世间热气腾腾。

悲伤?那是属于清醒者的。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所以,何必想那么多,“显得”就足够了。让我们忘记生命的可笑或悲哀,好好过年吧。图片

乘风领域(www.4080so.com)分享生活随笔
乘风领域 » 因为人终有一死,活着就变成了一件悲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