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蔓,而是一面镜子

1 一面镜子

 

 

今天上午在开早会的时候校长和我说要把我身边的这个人看成一个镜子,从前我一会看到这个家伙的种种行为,心中生起了一些判断,然后就就给那个家伙贴上了一大堆标签。

随笔的图片

比如说“唐尔磨”或者什么的,总之就是把我心里生气的抱怨转化成标签贴在这面镜子上面,导致这一面镜子上面被贴满了标签,我基本上不能从这面镜子上看见我自己。

 

平时因为我没有和这些不能和我八卦的人多交往,我对这些人的印象基本上就停留在某一个时刻,更新速度很慢。

 

而一般看到这些人都会把很大一部分的行为屏蔽掉,只留下对这些人的行为不满的地方,印象就不好了,标签也被贴满了。

 

直到最近我开始和这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和她相处的时间多了,对对方的了解多了,有些标签就被我撕掉,我就能在一些时刻看见我自己。

 

比如说某些时刻她的双手插兜,我也有些时候是这个样子的,比如说跟着某些人干活的时候,我不用干活了,就会双手插兜,但仅限于秋天到春天,夏天太热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部分,因为现在每天基本上都在撕标签,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以前贴满标签的时候看不到的,所有光都被标签挡住了。

 

我从前因为把这面镜子上贴满了标签,看不见真面目,以为这是专门来烦我的东西或者是什么东西,从前可能是这样被蒙蔽了双眼,看不见现实存在,然后就是有时看得见现实存在,也因为镜子被挡住了,还是看不见这面镜子本来的样子。

 

直到最近能把这面镜子看成各个样子,而不会一直纠缠着这个形象,有时候是镜子,有时候又是老师或者什么别的身份,能够不止72变。

 

我的角度变一下别人就变了,在横店我的外婆住的地方可以看见一座山,我妈告诉我那座山叫做八面山,就是这座山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样子,因此而得了一个八面山的名字。

 

我在几年前看过这个山的不同的样子,我觉得这个山就像人一样,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人,可能就是不同的样子。

 

离别人二三十米看别人像一只蚂蚁,要是眼睛凑近了,感觉一个人比自己都要大。

 

人也是会变的,过一段时间就可能会变一个样子给你看,或者又是一座新的八面山,就有了不止八个角度。

 

我认为看人不能只使用一种眼光,自己的眼界会十分的窄,只能看到这个的一小部分,但当你把标签取下来,看到的又是人还是一面镜子。

 

今天一整天我都有看见这个镜子反射出来的我身上体现出来的部分,比如早上运动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家伙和我一样都有少干活多休息的模式,就是只下了3/4圈的腰就说自己走了一圈。

 

实际上这个模式我们都有,少干活多吃饭是一个人性。

 

 

吃过了晚饭回到房间写小结的时候,我叫那位镜子先生去洗手再看书,过了十分钟,我就想她是不是淹死在厕所里面了,然后我又听到外面的某人说了一句“尔蔓你要不要玩这个?”

 

我就扭头去看了一下,发现蔓竟然在打羽毛球。

 

我看到了之后心里有的烦的念头,抱怨来了,心里准备发火了。

 

但是想到校长说了对他人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就是对自己的那一部分不满,我想我也有过这种事啊,就是别人叫我去做这种事,我去跑不到旁边去玩了一会儿。

 

这种体验我也有过很多次,我认为可能是是自己在那个时候并不想要做这件事情,我想了想,她那个时候还在看书,可能还有兴致,却突然被别人喊停了,心里可能还是有点不满,而且这件事情停止了,可是心情还在,于是就去找别人玩了。

 

 

2 上学最原始的动机

 

 

今天我读到了《上学真的有用吗?》的第一章“你对学校的认知全错了”的“第四种目的”这一段,这一段在第24~26页。

 

这一段讲的是教育资源者的动机被弱化了,还有学校筛选出来了未来的工人,然后就用那种方法培养他们,让他们对一种什么东西服从。

 

还有一边说为了培养下一代,另外一边把得来的钱都装进自己的口袋。

 

我认为教育最原始的动机就是培养下一代,让自己的后代更牛逼什么的,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可是当某些人发现这种借口去赚钱的机会很多,教育的目的就变了,变成为了赚到更多的钱,而不是去教育更多的知识。

 

还有我想学校好像就是一层层筛选成绩差的人被贴上标签,然后告诉他们,他们未来肯定要做什么工作,这样说久了之后他们可能就会不去质疑,然后就直接相信了。

 

这样的话,未来这样就可能去做这个工作了,就达成了他们的目的。

乘风领域(www.4080so.com)分享生活随笔
乘风领域 » 不是蔓,而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