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你爱折腾吗?

随笔的图片 第1张

一个优秀的老师,是个爱折腾的老师。

怎讲?就是他不会满足于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不会在教学第五年就“死”去,直到退休为止还在大量使用入职前五年的经验,而是永远在教学中寻求突破,寻找“新鲜感”,永无止境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旦停止前进,他会枯萎。

一个把教师职业仅仅当作谋生手段的人,工作对于他来说是无边的劳役,用这样的态度面对工作,他会期待学生永远不要出问题,教材永远不要有变化,岁月永远静好。

但是一个有活力的老师,会在不满足中不断地折腾,在折腾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善于折腾。

对,只有在折腾中才能变得越来越善于折腾。

以上是“废话”,接下来通过今天听课的一些思考来说说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折腾点儿”。

01

今天听了一年级的晨诵《笋芽芽》。一首简单的小诗:

笋芽芽

笋芽芽,力气大,
顶破土疙瘩,
钻出尖脑袋,
一节一节往上爬。

老师讲得很好,我借这首小诗,来强调晨诵教学中“朗读”这个关键点。

晨诵,尤其是低年级晨诵,检测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是:学生学完这首诗之后,是不是能读好这首诗。

什么是“读好”?就是读出这首诗歌本身要传达的东西。

对于《笋芽芽》这首诗来说,诗歌要传达的是小笋芽在生长过程中,不畏困难(土疙瘩),一点一点努力向上生长的勇气。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要凭借对朗读的精确指导,让孩子感受到这层含义。

怎么对朗读进行精确指导?回到诗歌(文本)本身中去。

什么是“芽芽”?小小的,嫩嫩的,刚刚冒(生)出来的东西。“芽芽”那么小,它的力量很弱很弱,但是“笋芽芽”的力气可大了!它能——顶破土疙瘩!让孩子读出笋芽芽卯足了劲儿把大大的土疙瘩顶破的感觉。来,笋芽芽,咱们一起顶(师生一起读)——笋芽芽,力气大,顶破土疙瘩!

哎呀,有个笋芽芽没使劲儿,再来!孩子再读:笋芽芽,力气大,顶破土疙瘩!

让我听听这个笋芽芽是不是用力顶了!(找一个孩子读)

这三个笋芽芽有没有用力顶呢?(让一组孩子读)

读够了,往下走——钻出尖脑袋,哇,笋芽芽们太棒了!我们终于把土疙瘩顶破了,看到了很多小伙伴,看到了花,看到了草,看到了美丽的春天,还看到好多新奇的东西!来,把这种喜悦和新奇读出来!孩子一起读——钻出尖脑袋。哎呀,只钻出一个小脑袋可不行,得使劲长呀!长得越高,看到的东西才能越多!笋芽芽们,让我们——一节/一节/往上爬!老师引导着孩子读出使劲往上爬的感觉。

所以,一首看起来简单得不得了、似乎没什么可讲的小诗,如果细究下去,还是可以逐步揭示文本的密码,通过层层剥茧的方式把孩子带到诗歌中去,让他们去感受诗歌的逻辑,体会语言的奥妙,再用声音表达出来。

老师深入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把文本的内在逻辑和关键点都弄明白讲透彻,这,就是善于折腾的表现之一。

02

第二节课的授课内容是“语文园地”(因为我是随机走进教室听课,赶上语文就听语文,赶上数学就听数学,听课内容当然也完全是随机的)。

老师准备得很用心,认真做了PPT,每道题的讲解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听完之后跟讲课老师进行了交流,建议她可以尝试把“预习单”也用到语文园地的学习上,而不只是在学习新课文时用预习单。

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我觉得,即使老师经过精心备课,还是可以用预习单的方式让孩子先学,达到更高效地利用课堂的目的。

这个语文园地是这样的:

随笔的图片 第2张

“交流平台”是考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关键语句”,哪些句子可以被称为“关键语句”?这道题其实给出了一些回答。

第一句话,“我发现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哦,原来,能表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就是“关键语句”;

第二句话,“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这个句子是什么句?这一课的中心句。哦,原来,一课的中心句也是“关键语句”;

第三句话,“学习《天窗》时,我从‘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所以,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关键语句”。

那么,在设计预习单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请你认真阅读“交流平台”中的三句话,思考哪些类型的句子可以称为“关键语句”?

这道题对孩子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即使他答不上来,只要经过了认真思考就足够了。思而不得,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在学生愤悱时,老师再去讲这个知识,学生就能得到更深刻的认知。

再以“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为例,如果在预习单上,老师通过文字点明这两个例句的写法,都是由点到面,即“先聚焦画面中突出的、有代表性的‘点’,再总结概括这个场景的特点”,让孩子用这种方式选择题目中的三幅图之一先进行仿写,在老师讲这道题时再带着自己仿写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来跟同学交流,比泛泛地听讲或听同学说要有效。

“日积月累”中的词《卜算子·咏梅》,在预习单上可以把重点词的注释标注出来,学生根据注释快速理解诗词含义,最后再通过一道选择题“你认为这首词赞美了梅花的哪一种品格”让孩子快速把握诗歌主题,节省下时间用于指导背诵,那么一节课就可以高效处理完这个语文园地,不用课下再做另外的练习。

03

结个尾吧。

上面的两节课是我随机听的,其实今天上午还听了一节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因为这节课是本周语文组的教研课,所以昨天魏智渊老师已经通过线上的方式跟上课老师进行了教研,准备明天到项目学校再上一次。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最后揭示的人文主题之一是: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很多也是“宋人”,常常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遇到兔子自己撞到树上的事)去处理问题。很多教师教学也是如此,总是凭经验上课,凭惯性上课,尤其容易被自己身处的大环境同化——别的老师都是这么教的,所以我也这么教。时间久了,一直在有限的经验范围内转圈圈,成绩不好,学生平庸,都归因于外部环境,归因于生源不好,那么你就只能做个平庸的老师。

好老师,常反思,常折腾。教学不息,折腾不止。

最后,借“女神节”,祝能看到最后的你节日快乐!能把这篇文章读完的你,一定是女神或准女神。欧耶!图片

如果你是男生且把这篇文章看完了,那么请让我叫你一声“男神”图片

乘风领域(www.4080so.com)分享生活随笔
乘风领域 » 作为一名老师,你爱折腾吗?